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第十七條

2016/06/28
2166
  林麗蟬委員針對內政委員會「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第十七條」初審結果,批評新政府空有族群和諧口號,但是在修法階段,卻以多數優勢提高陸配取得身分證的門檻限制,等於是向國內35萬陸配家庭宣告,新政府對陸配家庭沒有善意,維持差別待遇。林麗蟬委員要求林全院長盡快了解修法後遺症,謀求補救,否則國內族群問題只會越演越烈。   針對新南向政策,目前外界都認為內容太過空泛,缺乏整體架構,不知道政府要如何落實。林麗蟬委員指出,新南向政策若要成功,有兩個大前提,第一,兩岸關係必須穩定,西進、南進同時都要並行;第二,推南進政策,就需要能夠南向發展人才,而且,培育新南向人才,應該從國內做起。   林麗蟬委員以2014年越南排華運動為例指出,台商前往越南投資設廠,卻因找不到熟悉當地語言及環境脈絡的本國人才,只好大量聘請陸籍幹部,因而遭到越南當地反中暴動波及。這次事件顯示出,台灣企業要南向發展,需要克服語言跟文化障礙,企業需要熟悉當地環境、語言、政府行政流程跟法令的人才,如果人才需求沒有解決,蔡政府要推動新南向政策會有很大的困難。   針對南向人才培育,「應該從國內做起」,在政策上,政府幫助新住民跟二代發揮跨文化、跨族群的潛在優勢,51萬新住民跟36萬新二代,就是台灣企業西進、南向人才庫。林麗蟬委員建議,短期而言,應該以現有的新二代海外培力計畫作為基礎,推展到高等教育部分,納入海外實習,讓新二代以及本國學生,念大學的時候,就可以到台灣企業在東南亞的工廠、據點先學習。   就長期來看,「如何推動東南亞語言學習」,非常重要。到目前為止,國內大專院校具有東南亞語言教學能量者,屈指可數,顯示我們的高等教育在語言教學這個部份,嚴重忽視東協國家的重要性;除了大學之外,馬政府時代規劃12年國教自107學年度起,推動新住民語教學,現在時間已經非常緊迫。無論是教材還是師資籌備,據本席了解,目前進度都嚴重落後。林麗蟬委員要求教育部,應該盡快提出教材與師資的需求評估報告,也應該針對教材準備跟師資培育,提出期程程規劃。
分享